由磁場輔助3D打印制造的仿帽貝牙無痛微針
當下,傳統的打針方式除了讓人疼痛之外,還存在使用不方便、有感染風險、產生醫療垃圾等缺點。微針技術歷經迭代升級,從最初的金屬微針到后來的單晶硅微針,再到現在的聚乳酸微針,微針的制造技術已經得到了巨大發展。當下,人們可以使用小范圍立體光刻技術和雙光子技術去進行3D微觀打印。不過,雖然人們可以制造出來,但是構件的機械性能卻不盡人意。雖然人們可以通過增大尺寸來增大構件的機械性能,但是這與微針的制造目的相背。對此,南加州大學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受自然界中的帽貝——一種水生蝸牛的啟發,對3D打印構件的機械結構進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