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病人常常要打上石膏、纏上繃帶,笨重又不透氣,非常痛苦;四肢功能康復訓練時,腦癱病人常常要用上熱塑板,堅硬又厚重,非常不方便……很快,在病房,這些情景將不再出現。
近日,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南山醫院)獲悉,在“三名工程”團隊——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燕鐵斌教授康復醫學團隊的幫助下,該院康復醫學科引進3D打印技術,給患者“量身定制”高分子材料的矯形輔具,輕便又省錢,真正給康復病人減負,助力病人快速康復。據悉,協和深圳醫院也是深圳率先把3D打印技術應用于康復領域的醫院之一。
燕鐵斌教授展示3D打印矯形輔具
3D打印助患者康復訓練
于先生(化名)是一名腦出血患者,手術出院后,轉入協和深圳醫院康復醫學科進行康復治療。剛到康復醫學科的時候,他運動功能受到影響,肢體偏癱,右側肢體肌張力增高,右上肢痙攣,右手不能伸張,右下肢肌張力高,右足下垂。
通過評估之后,劉家慶治療師率先進行實體掃描,根據掃描數據,按于先生的手、足結構給他制作了低溫熱塑輔具,輔助他進行康復訓練,慢慢恢復四肢的功能。
治療師使用3D打印掃描患者手部
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治療和鍛煉,除了右手的張力仍不太好,手掌不能自主伸縮外,于先生其他肢體的功能已慢慢恢復。
最近,于先生右手的訓練進入第三階段。為了幫助他快速康復,康復醫學科幫于先生“定制”了一副新的矯形輔具。
患者使用3D打印矯形輔具
醫生用掃描儀對患者的右手掌、手腕和手臂進行3D掃描,同時,一旁的電腦通過讀取數據建模,根據患者手臂、手掌和手踝關節的建模,自動建立輔具模。最后,3D打印機將模型打印出來。
“新的輔具比原來的要輕很多,感覺沒有負擔了,還可以隨時拆卸,使用非常方便?!庇谙壬f。有了更輕便的輔具,他右手的康復訓練也更輕松了。
3D打印輔具可減少患者醫療費用
3D打印技術這一新興技術正加速應用于我國醫療領域應用,包括骨科、神經外科、矯形科、康復科、心內科、皮膚科、口腔科等眾多科室。
燕鐵斌教授表示,相比傳統的石膏或低溫熱塑板,3D打印輔具有四大優勢:一是重量更輕,更透氣。3D打印輔具的重量只有傳統低溫熱塑板輔具的二分之一,解決了傳統輔具笨重、不透氣等問題,患者帶上更舒適,還自配穿戴,可自行拆卸,滿足康復矯正期間的一些醫囑允許的日常活動,如洗澡、就寢等,為患者提供更大的便利。
左一為傳統低溫熱塑板輔具,左二為3D打印的矯形輔具
二是成本更低。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康復醫學科負責人眭明紅透露,3D打印康復輔具的價格只有熱塑板輔具的五分之一,大大減少了患者醫療費用。
三是尺寸更精準,真正體現“量體裁衣”。三維掃描獲取人體數據,可以減少人工測量時的尺寸誤差,提高模型數據精度的準確性,讓其更加貼合人體,佩戴更加舒適,支撐和矯治效果更好。
四是定制流程更簡單。3D數字化的康復輔具定制流程,可大幅度減少制作工序的復雜度,提高輔具定制的效率。
來源:新浪網 https://k.sina.com.cn/article_1895096900_70f4e24402001awkb.html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