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手足外科順利完成1例距骨部分壞死3D打印距骨半髁置換術。手術效果滿意,患者隨訪良好。
患者,男,28歲,左踝關節疼痛1年,加重3個月,影像學表現為左距骨內髁壞死、塌陷,面積約3*2cm大小。距骨壞死的治療,對直徑在2cm以內的距骨壞死,可以采用自體股骨髁骨軟骨移植、自體帶骨膜髂骨移植等方法,但對于直徑超過2cm的距骨壞死,尤其是年輕患者,一直是治療的難點。搜索國內外文獻,對于超過2cm距骨壞死,一般采用踝關節融合、踝關節置換、同種異體距骨移植、全距骨置換等方法。但上述方法均有弊端:采用關節融合,患者喪失踝關節功能;踝關節置換、全距骨置換對于年輕、距骨單髁壞死患者,創傷大,且需要多次的返修手術;國外有采用同種異體新鮮距骨移植的報道,但目前國內還沒有相關的骨組織工程庫。經手術團隊術前充分討論,認為3D打印技術因其個性化的設計已經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臨床,決定對患者行3D打印距骨部分置換手術。


△術前3D打印設計

△術后X線情況

來源: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曉麗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