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近日準備轉讓一項3D打印技術專利——“一種3D打印塑形頸椎舒展枕”50%專利權,起拍價25萬元。權證編號ZL201920062764.1,申請這項專利技術的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王金武團隊。
頸椎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原好發于中老年,但近幾年隨著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應用,青壯年發病率逐漸增加,據最新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全球十大頑癥》結果顯示, 頸椎病高居第二,而我國頸椎病的人群也逐漸增多。
目前市場上的頸椎枕的枕芯部分大都采用蕎麥皮、谷糠等填充,此類填充物雖比一般枕頭的質地硬,但質地仍然偏軟,矯正力度和矯正效果較差,此外,每個病人的頸椎強直程度并不一樣,頸椎曲度各不相同,當前市場上的頸椎枕并未考慮到此問題,枕頭曲度固定,對于頸椎強直程度較大的患者較難適應,導致使用效果不佳,且大部分頸椎枕的設計造成了頸背交界處沒有支撐,長期以來易使該處肌肉緊張,加重對血管、神經的損害。近年來隨著3d打印技術和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技術應用于醫學領域,個性化頸椎矯形枕展現出很好的應用前景,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和3d打印技術使得個性化設計和制造頸椎枕變得非常容易。
本項目轉化一種新型的3D打印塑形頸椎舒展枕,產品頂端靠近仰臥部的后側設置有后枕部,且枕頭本體的下端的內部設置有空心格柵,軟墊的內部填充有珍珠粒,可以使舒展枕的矯正曲度根據患者原始頸椎曲度個性化程序性設計,可以有效避免矯正過枉的情況。使用PLA或其他剛性材料打印成型,枕頭的質地較硬,矯正效果好且穩定,使用真空吸塑舒展軟墊能貼合患者頸肩背曲線,患者使用更舒適,可以進行有效康復。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王金武主任醫師建議,對于伴有頸椎曲度異常的頸椎病患者應及時提高警惕,進行早期頸椎病的預防和矯形治療,避免其發展到晚期手術治療階段。
戴尅戎院士、王金武主任醫師團隊針對存在頸椎曲度異常及肌群痙攣或攣縮的早期頸椎病患者,創新性應用基于計算機輔助下數字化設計的個性化3D打印頸椎矯治枕來調整頸椎曲度,以實現早期頸椎病的精準治療。通過對頸部進行光學掃描與頸椎側位X光檢查,測量異常頸椎曲度,由醫生、矯形器師、工程師結合患者的情況設計制作3D打印個性化頸椎矯治枕,分階段矯正頸椎的生理曲度,改善頸椎周圍肌群痙攣。
△3D打印頸椎枕
專家介紹
王金武,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導。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醫師,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教授,民政部智能控制與康復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上海市衛計委骨與關節康復醫學科重點學科帶頭人,上海交通大學康復輔具創新中心主任,十三五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上海市優秀技術帶頭人、上海市民政局“十三五”康復輔具科研基地執行主任、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數字技術(生物3D打印)與智慧醫療轉化示范平臺主任、上海交大醫藥注冊臨床轉化服務創新中心管委會副主任兼首席科學家、上海康復聯盟“醫療器械注冊臨床轉化研究院”院長、濰坊醫學院康復醫學院、康復工程研究院名譽院長。
專利轉讓鏈接:https://bid.stte.com/prjs/real_right/detail/5308.html
該文章轉載于“南極熊3D打印網”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內容,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