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高新智造工作人員在修復鐵路軌道。
■工程師運用機器人智能修復地鐵零部件。
從高處俯瞰桂城三山片區,高鐵、南海新交通1號線、佛山地鐵2號線等軌道交通路網密布,繁華聚集。
“這里是全國城市軌道交通最為密集的地方之一,在我們公司周圍5公里范圍內,就布局有4個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段。因此,這里是我們團隊創業的不二之選。”澤高新智造(廣東)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陳新貴說。
2021年,澤高新智造在桂城成立,致力于發展金屬激光增材(3D打印)技術在軌道交通領域的應用。目前,澤高新智造已與多家地鐵公司、中車多個主機廠以及國鐵集團下屬動車段合作,在廣州地鐵、佛山地鐵、南海有軌電車上都能看到他們團隊的身影。
拓新創業星光不負趕路人
陳新貴和李澤厚是澤高新智造的聯合創始人。
“你看,這就是我們兩位創始人初來創業時的情景。”采訪時,李澤厚拿出一張收藏已久的照片,將團隊的創業故事娓娓道來。照片中,兩人正背著一堆厚重的行囊,在一條還沒修整好的小道上趕路。李澤厚說,在創業初期,他們每天都要奔走各處,選看公司場地,傍晚就背著背包,回到小小的公寓里。
“陳新貴是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材料學的博士,而我的專業是通信工程,畢業于北京交通大學,長期在軌道交通行業工作,同時為了更好經營公司需要,我也在繼續深造,攻讀工商管理博士學位。我倆因機緣巧合認識,后又一拍即合,成為創業搭檔。”李澤厚說,近年來,智能制造、降本增效、低碳環保等成為熱詞,也是全國產業轉型升級的風向標,因此他們覺得金屬激光增材制造很有創業前景。
金屬激光增材技術即金屬3D打印技術,通過借助3D打印設備,對數字三維模型進行分層處理,利用激光能量將金屬粉末材料一層層地不斷堆積熔結,最終疊加形成一個三維的零件整體。目前,這一技術被廣泛應用于航空、電力、石油、化工、冶金、礦山等領域,但在軌道交通領域上仍未被大范圍應用。
因此在創業之初,陳新貴和李澤厚首先就瞄準了軌道交通領域。“軌道交通行業的市場需求是非常巨大的,像我們日常坐的地鐵、高鐵,以及負責大規模長途貨物運輸的鐵路貨車,在運行過程當中很多零部件都會產生磨損,久而久之零部件就會損壞和老化,需要更換。但如果利用金屬激光增材技術,就可以直接修復零部件,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陳新貴說。
以修復一段地鐵的鋼軌為例,如果要更換整節鋼軌,需要幾十名技術人員一起工作4個小時來完成,花費成本約為5萬元;但如果對鋼軌的局部傷損進行修復,就只需要2名工作員一起工作1小時即可完成,花費成本約為原來的10%。“而且地鐵作為公共交通工具,穩定運營十分重要,這就導致維修時間窗口非常窄,比起拆換零部件,直接修復顯然更省時省力,也更能保障運營。”陳新貴說。
落地灣區探索培育新智造
為了將創業想法落到實處,陳新貴和李澤厚花費了3年時間在各地的軌道交通用戶進行實地調研,并深入了解軌道交通系統的運營痛點和需求。最終星光不負趕路人,兩人在桂城找到了最適合自己團隊創業的“落腳地”,搬進了2000平方米辦公室和廠房。
“桂城是創新創業的熱土,滿足了我們團隊對創業的所有理想需求。”陳新貴說,桂城是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軌道交通路網最為密集的地方之一,給團隊帶來非常大的市場開發空間。企業落戶在這里,能加深與港澳的項目合作,更好地開拓全國市場。目前,澤高新智造團隊與佛山、廣州、東莞、深圳、青島等城市的軌道交通客戶均有項目合作。
陳新貴表示,澤高新智造團隊選擇進駐桂城,營商環境一流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公司在進行工商登記注冊時方便快捷、省時省力。同時,佛山作為一座制造業大市,擁有雄厚的智能制造資源,澤高新智造工廠內的一批3D打印機器人,都是從佛山智能制造企業采購的。
今年2月,桂城重磅發布人才樂園建設戰略,提出實施沃土育才、雨露潤才、煦陽暖才、生態聚才四大行動,全域打造宜居宜業的人才樂園,助力人才茁壯成長。
“對于創業者而言,人才樂園最重要的就是能讓人才在城市安居樂業。”陳新貴說,作為一名博士,他在落戶桂城后即可獲得人才卡,很快就在這里安家,孩子順利入學,真正做到創業沒有后顧之憂。
攻堅克難解決關鍵性問題
《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構建全產業鏈和產品全壽命周期綠色制造體系,支持“發展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大中修、布局增材制造設備項目”等前瞻性戰略新興產業。
在高質量發展的浪潮下,澤高新智造團隊利用研發優勢,積極拓展市場,加快產業轉化。團隊成立僅2年,就已成功申請5項發明專利,獲授權2項實用新型專利,包括用于軌道在線修復的方艙裝置、軌道缺陷在線激光熔覆修復的材料及方法等。
“修復軌道交通領域的零部件雖然能很好地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但中間遇到的技術難題也很多。軌道交通作為載人交通工具,在系統設計上本身就賦予了很高的系統安全性,牽一發而動全身,對軌道交通零部件的修復再制造必須全方位滿足零部件的標準要求,接受最嚴苛的行業考核驗證。”澤高新智造科研人員朱吉說。
在這種情況下,澤高新智造團隊每接到一個新的需求,都意味著開啟一個新的課題。從研究軌道交通零部件修復用的材料和工藝,到實地進行修復,團隊成員需要經歷幾百次甚至上千次的研發試驗,才能最終找到最適合的材料和方法。
盡管如此,團隊成員始終保持著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的精神,圍繞地鐵、鐵路貨車、動車組車輛多種零部件的再制造開發了相應的專用材料和對應激光增材工藝,實現包括工務、車輛、供電全專業范圍的軌道交通零部件再制造業務覆蓋。為了讓團隊的先進技術得以更廣泛地應用,滿足不同地域的客戶需求,澤高新智造研發出移動式激光增材鋼軌修復專用設備,可以隨時隨地運輸移動,還可以在現場獨立完成軌道修復作業。
此外,澤高新智造開展地鐵車輛用鋁合金復合材料制動盤研制和再制造研究,打破了地鐵關鍵零部件的國外壟斷,解決了地鐵車輛輕量化升級面臨的關鍵性問題。“我們團隊研發的這款制動盤,可讓使用成本降低50%,而且綜合性能更好,還可進行再制造。”陳新貴說。
如今,澤高新智造已邁入發展的第三年,陳新貴說,團隊將繼續立足軌道交通關鍵零部件金屬激光增材再制造研究及應用領域,探索產品種類升級,推動項目產品全面應用,預計今年銷售收入將突破2300萬元。
該文章轉載于“南極熊3D打印網”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內容,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