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隨著“雙碳”工作的持續推進,環境治理成為重中之重,再生塑料作為循環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研發生產備受關注。近日,3D打印領域有了新發現,這次新發現有可能讓全球日益嚴重的“塑料危機”有了新的解決之道。
來自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工程師們發現,當3D打印材料破裂,只需在打印過程中,向液體樹脂中添加“特殊粉末” ,再使用UV LED燈直接照射,便能快速、輕易地幫助材料進行自我修復,而且修復后比損壞前更堅固了。
該團隊的研究結果已經發表在《Angewandte化學國際版》雜志上。
論文原文: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114111
新南威爾士大學團隊使用的粉末狀添加劑是一種三硫代碳酸鹽,被稱為可逆加成破碎鏈轉移(RAFT)劑,最初由CSIRO開發。RAFT制劑能夠重新排列組成材料的納米網絡元素,并允許破碎的碎片被融合。
當UV LED燈直接照射到破碎的塑料上時,大約30分鐘內就會進行修復,大約一個小時后就會完全修復。
包括在3D打印小提琴上進行的實驗表明,自修復塑料的強度與原始狀態相比已完全恢復。該團隊表示,與現有的修復破損3D打印材料的方法相比,他們的系統簡單、速度快,商業化是可行的。
“也有其他方法可以做到這一點,但依賴熱化學來修復材料,通常需要大約24小時,多次加熱循環才能達到相同的結果。”科里根博士說,“另一限制是,需要一個加熱到高溫的烤箱,而且不能就地修復塑料材料,首先要把它從部件上拆卸下來,這增加了流程復雜性,速度緩慢。”
“有了我們的系統,你可以把破碎的塑料留在原地,然后把光照射到整個部件上。只有材料表面的添加劑受到影響,所以它更容易修復,速度也更快。”
博伊爾教授表示,這項新技術可以會應用于許多領域,目前先進的3D打印材料被用于高科技專業組件。這些產品包括可穿戴電子產品、傳感器,甚至還有一些制鞋產品。
這意味著破碎的塑料部件不需要丟棄,甚至不需要回收,即使嵌入包含許多其他材料的部件,也可以簡單地修復。與現有的3D打印材料修復破損方法相比,這種方法簡單、速度快,商業化是可行的,未來隨著進一步的發展和商業化,還將有助于減少化學廢物。
塑料的廢棄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如何解決塑料垃圾已成為國際共同面臨的難題,這項新技術對于當下面臨的“塑料危機”來說無疑是一項重大突破。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環保產業、新技術變革為3D打印塑料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發展機遇。根據AMPOWER 的市場研究,2020年全球聚合物(塑料)3D打印的整體市場規模為51.4億歐元(約402億人民幣),預計2025年包括聚合物3D打印系統、材料及零件生產在內的整體塑料3D打印市場規模將達105億歐元(約822億人民幣)。
隨著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禁止進口塑料垃圾,歐美國家正在嘗試用3D打印來解決塑料包裝的回收問題。基于3D打印工藝,可以重新設計和優化包裝,減少塑料的使用量,也能夠定制一些個性化的包裝。
另外,由于人工成本比較高昂,歐美國家的塑料包裝品大量都是從發展中國家進口的,而3D打印可以讓他們實現本土化生產和分散式的生產。基于3D打印技術,可以直接在工廠部署3D打印機,或者在當地建設3D打印服務中心,輻射一定范圍內的工廠,這樣能源可以節約41%到64%。
來源:南極熊3D打印網 https://www.nanjixiong.com/thread-151473-1-1.html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