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乳腺癌為例,患者罹患腫瘤時,可能會面臨身體部位的切除治療。51歲的嚴女士就是這樣一例患者。她因確診左乳乳腺癌,今年8月在湖南省腫瘤醫院接受了乳腺改良根治等重建手術。根據嚴女士的病情,她具有高危復發風險,需行術后輔助放療。
根據相關文獻報道,放化療等術后輔助放療不僅能降低2/3的局部和區域的復發率,也能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對具有高危復發風險的乳房重建患者來說術后輔助放療是必不可少的。
但乳腺癌根治術后80-90%的腫瘤復發發生在皮下淋巴管,因此患側胸壁是乳腺癌乳房重建術后放療的主要靶區,高能X線及電子線均存在劑量建成效應,會導致胸壁皮膚表面劑量的不足。放療組織補償物可有效提高皮膚表面射線劑量,但由于乳房重建術后胸壁弧度的存在以及胸壁表面不平坦,胸壁和補償膜之間必然存在空氣間隙,空氣間隙導致淺表組織的實際受照劑量具有較大不確定性,靶區劑量分布與放療計劃存在不符,影響放療療效。
(上/常規組織補償物與體表的空氣間隙;下/3D打印組織補償物與體表的控件間隙明顯縮?。?/span>
依照嚴女士的病情,該院胸部放療二科副主任胡英主任醫師及其團隊為嚴阿姨制訂了“個人專屬”的放療計劃:創新性地將3D打印技術與放療技術相結合,成功實施了3D打印仿真人體組織材料補償物新技術,該仿真人體組織材料為食品級,密度為1.06,接近于水,可重復使用及水煮消毒。既有效提高了胸壁皮膚放療劑量及劑量的穩定性,又為患者提供了精準化、個體化治療。
(實施3D打印組織補償物技術實例)
胡英主任醫師表示,3D打印組織補償物在乳腺癌乳房重建中的應用目前屬國內外領先技術,3D打印組織補償物是應用3D打印技術,基于每位患者體表曲度數據,使用質地均一、電子密度接近于水、制作時間短、易于成型的仿真人體組織材料制作的組織補償物。
“量身定制”的3D打印組織補償物,具有個體化程度高、與患者體表貼合程度高等明顯的優勢,且其同時具均勻性、適形性、生物等效性和可重復性,因此能夠有效提高放療劑量的準確性及穩定性,最大程度體現乳腺癌精確放療理念,實現最優的醫療質量。
來源:南極熊3D打印網https://www.nanjixiong.com/thread-150455-1-1.html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