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10名來自美國大學的本科生組成的一個團隊,他們與美國宇航局、德克薩斯州軍事部和增材制造公司ICON的專家一起,利用3D打印技術建造了一個月球煙塵緩解裝置(Lunar PAD),并進行了點火測試。這個裝置的主要作用是,在火箭降落在月球表面時,避免產生大量的煙塵。
本文與設計背后的學生團隊成員和ICON公司的火箭臺項目負責人和機械工程師Dana Wieland一起,深入探討了用于太空探索的3D打印結構的創作過程。
△開發團隊成員
2019年,這些學生在參加NASA的培訓課程中,構思了這個3D打印火箭著陸墊的項目。NASA預計,未來十年的太空探索計劃中,著陸墊將成為需要的技術之一,因為航天器將嘗試在月球上登陸。這個團隊在過去兩年中,努力解決了很多技術問題,并贏得了比賽。
團隊首席創新者Vincent Murai最近從夏威夷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畢業,他說,經過大量的研究和與專家的討論,團隊用1萬美元的獎金最終確定了著陸墊的設計。
△Vincent Murai
在最終設計被選中后,美國宇航局Artemis項目的合作伙伴ICON公司,幫助他們使用水泥基材料和龍門3D打印系統建造一個小規模的原型,著陸墊的設計與ICON公司以前打印的任何東西都不同。
3D打印提供了主流建筑中所沒有的設計自由。2020年10月,3D打印的Lunar PAD原型直徑為20英尺,高1.6英尺以上。然而,一個全尺寸的月球著陸墊可能需要大約100米的直徑,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學生們認為需要更大的專家團隊和預算。
△學生在建造月球著陸墊
這個原型的設計很關鍵,需要引導氣流向上和向外,最大限度地減少發射和著陸過程中的灰塵飄散量。通常著陸場的特點是平坦或堅實的表面,而他們設計的著陸墊中間有一定的高度,表面有開口,在飛船著陸時起到向外擴散排氣的作用。
ICON使用了名為 "lavacrete "的專有混凝土配方,這是一種 "低成本的,具有高熱質量的彈性材料。" Wieland說,用于發射臺的材料需要有彈性,同時也要考慮月球上的材料特性。
團隊研究了接近月球的材料,如用于3D打印的硫磺混凝土,以及可以與混凝土骨料混合以模擬星際材料的不同粘合劑,如基于氧化鎂的粘合劑。
學生們為他們的設計是第一個成功點火測試的3D打印火箭著陸墊而感到自豪。他們的創新創造是 "突破性的", 這個項目是否有一天會到達月球并不完全清楚。目前,學生們正在分析他們工作中的數據,并繼續做更多的測試,包括極端溫度測試和測試雷石等材料的特性。
學生們覺得參與這一經歷本身就很有意義,更重要的是知道有一天,他們的提案可能成為自動化、可持續和3D打印登陸技術的基礎。
來源:南極熊3D打印網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