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米蘭理工大學宣布,經過40個月的努力,由米蘭理工參與的H2020 FENIX項目已經實現了它的目標。廢舊手機等電子垃圾通過米蘭理工大學的創新研究后獲得新生,成為生態兼容產品的原材料,如用于3D打印的新金屬絲、用于增材制造的環保金屬粉末和可持續的3D打印珠寶。

米蘭理工大學管理、經濟和工業工程學院工業4.0實驗室建立了一個由機器人、協作機器人拆解移動電話電路板的自動化站,這是機器人技術最先進的自動化解決方案之一,因為它們保證了操作靈活性,同時允許與周圍環境和共享任務的操作人員進行互動。
采用半自動工藝(cobot)能夠解溶電路板的電子元件,同時保持其化學特性:它使用熱空氣噴射將焊料熔化在一起,以便這些部件能夠與電路板分離和處理。

由于參與該項目的合作方建立了循環供應鏈,由米蘭理工大學拆解的電路板由阿奎拉大學處理,該大學從電路板及其電子元件中回收銅、錫、金、銀和鉑等純材料。然后,銅和錫被轉換成金屬粉末(由特雷維索的 MBN 納米技術科技公司)和適合 3D 打印的絲質材料,然后在巴塞羅那的 CIM 基金會進行測試。
而貴金屬則由I3DU和3DHUB用來制造生態兼容的珠寶。這些珠寶通過合作伙伴生產和銷售,也可以通過3D掃描儀服務個性化,并給出對象或人臉的形狀。
希望項目結束后,FENIX構思和測試的商業模式能夠被其他外部方復制,以促進新的循環供應鏈的建立。
來源:南極熊3D打印網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