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聯邦材料研究與測試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利用白蟻和昆蟲的垃圾開發出一種可持續的新型3D打印材料。

利用微小蟲子進食后留下的粉末狀木質顆粒和糞便,科學家們能夠炮制出一種獨特的循環經濟原料,這種原料可以在沒有任何聚合物添加劑的情況下進行粘結劑噴射3D打印。這種生物基材料產生的零件強度低,但尺寸精度高,有可能成為未來創造環?;ńz結構的理想材料。




有了足夠的原材料后,團隊就使用商用3D打印機的熱固化站將它們與ExOne粘結劑交聯,產生了一組立方體標本。有趣的是,通過改變系統的粘結劑飽和度參數,研究人員能夠確定提供可調節孔隙度水平的結構的比率。

在層厚度方面,使用白蟻糞便可以達到的最佳可重復性結果是800微米,而EHB被證明在100微米時更準確。同樣,團隊的骰子狀結構的特點是200μm左右的尺寸精度,但它也受到過飽和的影響,除了低填料密度。
部件表現出較低的機械強度,盡管科學家們理論上認為滲透可以增強堅固性,但他們承認材料并不適合打印 "即用型物體"。 研究人員仍然認為EHB frass具有作為創建花絲結構的原料的潛力, 需要通過后處理進行加固。
來源:南極熊3D打印網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