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微創外科主任何恒正手術團隊,成功完成一例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肝右動脈重建),在3D打印虛擬可視化技術輔助下精準切除腫瘤,為患者贏得了生存期。
湖南炎陵的張先生(化名)今年52歲,是某企業員工。一年前,張先生突然感覺自己全身乏力不適,眼睛發黃,就到當地三甲醫院就診,不料,檢查結果出來時全家人如遭晴天霹靂:醫生告訴張先生,其很可能是患有一種兇險的惡性腫瘤——肝門部膽管癌,這種癌癥因早期診斷較低,確診時大多已進入中、晚期,惡性程度非常高,被稱為“癌中之王”。因此,當地醫生建議轉診至醫療條件更好的醫院。
張先生患病,猶如家里的頂梁柱即將垮塌,家人抱著一絲希望護送張先生來到長沙醫院就診。醫生說,張先生所患肝門部膽管癌,采取根治性切除手術治療才是有望獲得長期生存的唯一方法??墒?,肝門部膽管腫瘤因解剖復雜,與門靜脈、肝動脈緊密相連,術中分離困難,是肝膽胰外科難度最大、風險最高的手術之一,對醫生的技術水平要求相當高。因此,張先生輾轉在幾家大型三甲醫院就診后,先后接受了介入、放化療等治療,但并未行有效的根治手術,張先生近一年內病情一直反復不定。
近日,張先生出現了全身皮膚黃染、腹痛,病情再次加重,就在一家人束手無策時,聽人介紹,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微創外科教授何恒正對于肝門部膽管癌的手術治療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于是,張先生入住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微創外科。
何恒正查看患者后,認為患者肝門部膽管癌診斷明確,并判斷其很可能還是存在手術救治機會。于是,決定利用3D打印虛擬可視化技術來進行術前評估,果然,結合患者3D打印成像模型,何恒正教授綜合分析確認,雖然難度巨大,但還是存在手術根治機會。
經充分準備,在3D打印虛擬可視化技術輔助下,由何恒正教授、程發輝、張豹、張宇、譚禮鵬醫生手術團隊周密細致謹慎操作,為張先生實施了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加動脈血管重建,手術進展非常順利,取得成功。術后,張先生生命體征平穩,引流通暢,肝功能呈進行性好轉,黃疸指標顯著下降,恢復良好。
何恒正介紹,3D打印虛擬可視化技術,是根據患者自身CT及MRI數據進行3D虛擬成像,制作出與肝門部及周圍相關結構的等比例模型,使病灶部位以立體、清晰、完整的方式呈現在醫生眼前,腫瘤位置更加精確;醫生在術前可更精確計算肝臟切除的平面、體積和殘肝體積、術后肝臟的代償能力以及能對是否會發生肝臟衰竭等情況進行更加充分的評估及手術預演,為手術成功提供有力保障。這種技術應用于臨床,是一種很好的輔助治療手段。
另外,何恒正解釋,肝門部膽管癌常常易與胃病、膽囊炎等疾病的癥狀相混淆,因此公眾易忽視;且一般以膽管梗阻引發黃疸為重要發病信號,因此提醒公眾,一旦出現黃疸、腹痛、發燒、體重減輕、皮膚瘙癢等癥狀時,需高度警惕肝門部膽管癌,立即就醫。
來源:紅網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